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当前,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养老服务能否跟上?养老机构建设的资金从哪来?在农工党中央社会法治与联络工作委员会昨天(12日)主办的2024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座谈会上,多位嘉宾就这些热点问题发表了观点。
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人,65岁以上人口2.17亿人,分别占全国人口的21.1%和15.4%。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各自人口总量。而根据预测,未来1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净增长将超过1000万人。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在座谈会上说,此外,“老老人”也就是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也在快速增加。
贺丹说:“根据我们的预测,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从现在到2050年会翻两番,到2035年的时候翻一番,从现在大概4000万人到2035年的时候达到8000万人左右,到2050年的时候达到1.47亿左右,占到总人口的11.4%。”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怎么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在座谈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吕忠梅发布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查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社区养老服务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养老机构投资周期长,投资规模大,钱从哪儿来?泰康保险集团助理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应惟伟认为,保险资金刚好可以支撑养老机构这种商业模式。
应惟伟说:“什么样的资金能支撑这种商业模式?大型养老机构投资往往盈利周期长、投资规模大。而保险资金是天然合适的,保险是耐心资本,保险资金期限很长,买人寿保险缴费期常常是10年、15年甚至20年,资金期限很长。另外规模也大,一个保险公司常常有千亿甚至万亿资产。对保险公司来讲,拿了这么多保户交的保费,要去投资,除了银行存款和短期投资,保险公司还愿意做长期投资,长寿时代背景下人们养老需求提升,所以保险资金比较适合做大型养老机构的投资。”
报告还显示,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是养老服务需求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吕忠梅说:“养老服务领域要引入更多的专业人才,他们不能只会生活照料,还要有基本的医学护理知识和技能,知道如何做好健康管理、健康服务方面的事情。”
为了弥补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短板,我国于2020年2月批准设立了健康照护师新职业,并颁布了国家职业标准、培训教材等。今年2月,我国又颁布《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新职业新工种的职业资格认定都有了依据。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何振喜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尝试培训健康照护师。
何振喜说:“我们从2018年探索推动健康照护师新职业发展,国家正式批准为新职业后,我们正在努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培训先行’‘模式开创’。培训先行,就是适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紧迫需求,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教材、培训包加紧培训健康照护师,目前在北京、河南等地,健康照护师培训工作已经展开。模式开创,就是基于互联网、基于健康照护师、基于我们学会临床专家聚集优势,通过我们自主研发的‘互联网+健康照护系统’,通过推动健康照护师这一新职业的培训、派遣、职业等级认证等核心性的工作,构建家庭社区机构相协调、院前院中院后相衔接、预防治疗康复康养一体化的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