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北京养老服务发展报告(2023~2024):智慧与健康养老》(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互联网+”养老提出已近10年,从调研情况来看,北京市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由于近几年在政策发展和企业研发上的积累,现在已步入发展快车道。
在当天举办的发布会上,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王永梅介绍了蓝皮书的主要内容。她表示,目前智慧健康养老企业尚未形成一种企业类型,更像是一种服务类型。试点企业大多仍在探索智慧健康养老的产业模式,或者说服务模式。
她表示,近年来,智慧健康养老开始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企业界的态度也更加乐观。不少企业负责人反映,智慧健康养老的性质决定了其目前更多的还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团队在调研中发现,近来企业界代表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很有信心。2021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颁布,加之北京市近10年的积累,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势必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
蓝皮书的总报告提到,尽管智慧健康养老所需要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由于客户群体、政府、市场等因素,企业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和摸索,之后才能进入产品研发阶段。而且,对于这种具有专业性和独特性的产品研发,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这一时期企业的智慧健康养老板块通常是没有收入来源的。
既然是这种情况,为什么企业还要继续投入?团队调研时,不少企业领导反映,总公司在这一领域进行积累,其目的是瞄准未来的市场,一旦智慧健康养老市场开始活跃,公司就可以抓住机会进行快速发展。企业负责人相信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没有一定时间的积累很难做好,所以才会坚持投入。
同时,蓝皮书指出,由于兜底保障群体的消费能力有限,企业主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政府那里获得资金。一些企业也开始布局面向高端群体的业务,比如有的瞄准高端养老机构开发平台业务,有的瞄准养老社区的智能化升级业务,有的瞄准具有享受型需求的居家高知老年群体等。随着老年群体的不断更替,高端业务势必会发展壮大,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