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家政36条”的出炉,上海家政行业加速“提质扩容”的步伐。从本月起,部分家政企业试推“员工制”模式,家政企业成为雇主与家政员之间的“桥梁”,收入通过银行等第三方平台规范化发放,受到行业关注,同时引发家政员社保缴纳难题。8月初的周末,上海闵行区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一连组织了4场培训,涵盖礼仪培训、垃圾分类、上门服务证培训等内容。
技能培训后,收入提高了,那么如何保障家政员的收入稳定、行业规范?闵行区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透露,部分家政企业已在8月1日起试行了“员工制”。
“原先,家政员的收入多以现金支付。由雇主直接支付给家政员。试行‘员工制’后,收入并没有变化,只是多了家政企业的一道‘把关’项。”贝聪帮家庭服务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徐飞雄介绍说,旗下持有“上门服务证”的家政员500人左右。从8月1日起,试行“员工制”,与雇主达成协议实现企业“代收代发”,家政员的收入都统一从工资卡发放。
“员工制”在家政行业初试,关注度较高,呼声也各有不同。部分家政企业表示,“员工制”不能只是解决工资代发的问题,也要逐步解决流动分散的家政人员实现社保同步的问题。
“家政员虽然分散,但数量多达2万余人,建立统一的‘员工制’存在难度。”上海新心家政有限公司负责人周亮指出,“与众多雇主达成统一实现大规模的收入代发,有一定难度。为家政人员缴纳社保,这笔费用由谁来出?是行业讨论较为激烈的。由雇主支付,会增加不少成本,对部分雇用钟点工等短时家政人员、家庭条件一般的雇主来说,有点吃不消。而由家政企业来承担,在家政人员数量庞大的情况下,恐难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