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供给研究报告发布
2023-11-24
来源:人民政协网
打印页面
A

浏览字号

保护视力色:

   11月23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联合发布《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研究报告》。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国际老龄研究所所长张福顺对报告进行解读称,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长寿时代,如何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供给,满足广大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在实践中,社会服务机构在链接各方资源、提供专业化的助老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何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机构调查,深入了解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趋势,挖掘多元养老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供给的价值作用,助力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本次调查研究内容涉及社会服务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养老服务对象、经费来源、服务优势、人力资源构成等。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显示,社会服务机构员工以女性为主,各类受访者中女性占比超过八成(80.88%)。年龄结构整体较为年轻,超过六成(64.71%)调查对象在30-39岁年龄段,近二成(19.12%)在20-29岁年龄段。整体文化程度较高,超过七成(75.59%)的调查对象为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占9.71%。在被调查的机构管理人员中,项目主管占比最高(33.82%),其次为行政管理人员(14.12%)和副主任/副总干事(13.24%)。

  通过调查发现,社会服务机构员工持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比例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构员工专业性整体较强。超过六成的机构员工持社会工作者证书占比超过60%,持社会工作者证书占比在“40%-60%(不含)”的机构也有28.24%。

  在服务对象上,社会服务机构服务覆盖范围以所在街道(乡镇)为主(54.41%),覆盖本区的占17.94%,覆盖本市的占23.82%,跨省市服务的仅占3.82%。这与社会服务机构扎根城乡社区的特点相吻合。

  从服务对象年龄状况来看,近一半的机构服务对象各年龄段老年人都有,数量大致均衡(47.35%),中龄老年人(70-79岁)居多和低龄老年人(60岁-69岁)居多的机构占20%左右,高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居多的机构仅有8.24%。

  在服务对象类型方面,社会服务机构服务的老年人以自理老年人居多,有87.35%的社会服务机构服务自理老人,75.88%的服务半自理老年人,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占36.18%。

  从社会服务机构服务特殊老年人来看,排在前四位的服务选择率均超过80%,分别为独居老年人(92.65%)、残疾老年人(86.76%)、低保老年人(86.47%)和特困老年人(81.47%)。

  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的内容丰富多元,注重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机构都提供心理慰藉(88.82%)、社会支持(84.12%)、文娱教育服务(81.47%),超过七成(75.59%)进行心理健康促进,适老化居家改造(59.12%)、生活照料(50.29%)、康复护理服务(46.18%)选择率也都在50%左右。

  调查表明,社会服务机构在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具有一定优势。调查中,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社会服务机构相比于其他服务主体,在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具有优势。优势主要体现在服务专业性更强(75.88%)、公益性特点更突出(70.59%)、可参与内容更多元(61.47%)、服务更具有深入性(61.18%)、工作灵活性更大(46.47%)等方面。

  对于机构存在的问题,本次调查以机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视角进行了考察。从综合得分来看,社会服务机构面临的“工资待遇低”“服务人才匮乏”“员工劳动强度较大”“员工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等问题整体较为突出,可见人力资源和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是社会服务机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泰康溢彩基金会理事长应惟伟表示,随着长寿时代来临,如何让更多老年人享有普惠可及的养老服务十分重要。我国社会服务机构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多样,利用扎根社区的特点和了解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独特优势,完全可以发挥专业优势,为广大老年人特别是困难老年群体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社会支持和精神慰藉服务,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当中来。泰康溢彩作为泰康保险集团发起的5A级基金会,以“关爱生命、造福民生”为宗旨,聚焦助老、公共卫生、助学、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公益事业,通过实施“溢彩千家”“溢彩培训”“溢彩星光”等助老服务公益项目,着力引领和推动助老服务公益新生态建设。

  此外,报告还从社会服务机构的角色定位、如何回应养老服务需求、增强供需对接的有效性以及开展能力建设和交流培训等方面提出建议,认为在实践中应该更加有针对性地孵化、培育、发展和支持更多助老类社会服务机构的成长发展,并引导基层政府和城乡社区组织与助老类社会服务机构深度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社会服务机构助老服务走入千家万户。